首页 >> 专业文章 >> 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 在线疏导心理学研究院

“陪孩子写作业会犯心脏病”这个话题能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陪会气出内伤,可是如果不陪,孩子自己又写不对,或者写得太慢而影响休息。针对孩子完成作业的问题,家长到底该何去何从?

一、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

明明升入四年级后出现了不交作业的现象,老师把家长叫到了学校谈话。为此,妈妈批评了明明,并且取消了明明打游戏的时间。

明明写作业有严重拖延的习惯,迟迟不肯下笔。他遇到有困难的题目要思考很久,怕写错被妈妈批评,如果妈妈不在身边辅导作业,他就完不成作业。妈妈既对孩子有很高期待,又很苦恼,自己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陪孩子写作业。

离婚后,妈妈一直都是一个人照顾明明。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明明身上,对他寄予了全部的期望,细致入微地照顾他,导致孩子什么事都找妈妈做。每回出门都是妈妈替他把书包装好,并一路替他拿着书包,他则一遇见不舒服的事情就要跑到妈妈怀里躲起来。

(二)分析家庭成员特点

明明妈妈的教育特点:对孩子高要求,即使孩子达到某个水平,仍然有更高的要求。当孩子犯错时,对其严肃批评,甚至惩罚。妈妈独自抚养孩子很不容易,有很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明明爸爸很少参与孩子的教育。

明明的行为特点:写作业自律性差,生活上和学习上过于依赖妈妈。遇到问题喜欢躲到妈妈怀抱中,没有妈妈陪伴基本完不成作业。目前写作业拖延,课堂上走神、精力不集中,被老师批评。生活中缺少爸爸的支持。

二、孩子写作业拖拉有以下3种类型

完成作业的意义有两点:

第一点:对学生而言,写作业起着强化、巩固、提升知识的作用。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点: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激励/寻求刺激型、回避型、恐惧型。

(一)激励/寻求刺激型

这类学生会等到时间截止前的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作业。面对一定的压力,他们会更有动力,并能在其中获得某种成就感和快乐。这种成就感和快乐渐渐强化其作业拖延行为,越到最后,时间越短,他们的成就感就越大。

他们喜欢把所有的作业拖延到最后来完成,比如周末不写作业,上学前一天晚上才补作业,甚至有可能熬夜赶作业。寒暑假更是如此,整个假期都在玩,导致临近开学才疯狂赶作业。这类学生自认为这样的写作业方式是效率最高的,因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作业,并从中得到骄傲感和自豪感。这种骄傲感和自豪感使他们养成了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写作业的习惯。

他们能完成作业量,但质量很低,出错率高,并且没有时间做类似阅读、背诵、手工这些作业。

(二)回避型

回避型拖延的学生内心对任务是充满排斥的,想要通过各种方式避免当下的任务。

举个例子。乐乐是一个特别听话懂事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写作业时也不和同学交头接耳,很努力地写,但就是写得很慢。每每放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写完的作业,乐乐还没有完成几个问题。乐乐的成绩在班级中一直排名中下,每次完成作业对乐乐来说都很吃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他的学习能力还不能够很高效地完成当下的学习任务,而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会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但像乐乐一样学习水平偏低的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会有点困难。

可见作业难度偏大、作业量过多、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都是写作业拖延的因素。

(三)恐惧型

恐惧型拖延的学生是出于对失败和挫折的恐惧而采用拖延、逃避的态度来对待作业。

恐惧型拖延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过度担心失败的学生,他们过分在意结果、考试成绩和他人的评价。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挫败、打击比较多,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选择逃避。

另一类是追求完美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成绩很不错,但是对于学习会有更高的追求,往往非常努力刻苦,所以背负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感,会因为学习上的焦虑情绪而拖延。

孩子越小越在意结果与对错,他们不懂得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懂得向父母表达那份压力和焦虑的情绪,在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孩子就会用逃避、拖延的方式做出回应。

三、影响孩子写作业拖拉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身心发展局限

(1)身体的发展是学习的根基。孩子如果视听觉发育、平衡觉发展、手和胳膊肌肉运动能力受限,会导致他在写作业时出现以下常见的肢体行为及表现:写字速度慢、容易出格,写字用力,坐姿扭曲,写完字胳膊酸疼;阅读时跳字、漏字、跳行等。

(2)注意力发展不充足。一般来说,7~10岁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为15~20分钟,10~12岁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为25~30分钟,12岁以上学生可以保持30分钟以上。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具体事物更容易保持注意力,对于抽象的算式、定义就容易分散注意力,注意力的分散会导致延迟完成作业。

注意力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注意力分配难表现为眼睛、耳朵、手、大脑的协调度不够。如果一项任务既需要动手,又需要分配听力,对孩子来说就很难。注意力转移难表现为一旦沉迷某一活动,就很难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即便孩子在做一件事,可他的一部分精力还在上一个活动上。

(3)对自我认识不足,包括对自己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认识比较片面,更多地看自己的优点而不看缺点,看事情的表面而不能深入事情的本质。比如“我感觉我能写完”就是对自己认识不全面的体现。

2.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是容易被家长忽视且同时对学生影响很大的因素。畏难情绪是恐惧困难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具有破坏性和干扰性。

孩子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主要表现是不接受失败,害怕犯错,遇到难题采取退缩、躲避、迂回的态度,越是害怕失败、越是放大失败带来的后果。

美国心理学家简·博克认为:“拖延,既不是恶习,也不是品行问题,而是由于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征。”在学习上表现为:太在意外在的评价,注重考试成绩而非过程,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成功。因为担心失败会被认为能力不足,所以不会主动寻求表现,而是避免表现,于是拖拖拉拉。

有的孩子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短时间内无法达到,也会产生畏难情绪。

(二)外部因素

1.作业量过多

作业太多,会导致孩子的拖拉。家长可以在家长群里关注一下,是否其他同学也比较晚完成作业,如果班级中很多同学都很晚完成作业的话,有可能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家长就要和老师提建议,以保证孩子的正常睡眠时间。有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也是导致小学生写作业拖延的原因之一。

2.家庭教育

(1)过度保护

仍然有很多家庭会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包办孩子的成长,以至于孩子失去独立的机会和能力发展的时机。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参与感,长期下来便养成了依赖心理。有的家庭生了二胎,家长的视线会更多地关注小宝宝,而忽视了老大,如果老大做事依赖家长,没有养成自觉性,他就只能拖延了。

(2)关注不当

有的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关注点放在挑选各种补习班,增加额外作业、课外习题上,这些做法不仅增加了孩子学业负担,还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是消磨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动力。

(3)忽视孩子的成长

父母忙于工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是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氛围。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会忽视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选择沉溺游戏。这一类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少,而且总是用命令和批评的语气指责孩子。

(4)学习时间和场所不固定

孩子学习的场所和时间如果不固定,也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今天在桌子上写作业,明天在沙发上写作业。

四、和孩子一起面对作业拖拉问题

(一)分析孩子的拖延原因

我们回到明明的案例,分析一下明明写作业拖拉的类型和原因:他的拖延类型偏向回避型和恐惧型,拖延原因主要有作业难度大且量多、妈妈严厉的教育方式、学习中的畏难情绪、爸爸的忽视。

作业难度大、作业量多:明明升入四年级,课外提升班对他而言难度很大,他常被作业消耗大部分学习精力,而且他知道当天的作业写完后,妈妈会考查提升班的辅导内容,于是写作业的速度也会下意识地减慢。因为作业好像永远也写不完,长期下来他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妈妈严厉的教育方式:妈妈为明明做提升班辅导内容的巩固和复习,开始时明明回答准确率很高,甚至比妈妈回答的速度还要快,这说明他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妈妈对他抱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他的表现越来越差,最后甚至要闭着眼睛才能回答妈妈的问题。他越是这样,妈妈越怒其不争,忽视了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

畏难情绪:妈妈过度的期待给明明很大的压力和焦虑感。可是,他越是在意妈妈的评价,就越会在一道题上花很多时间思考,迟迟不肯下笔,因而写作业的时间就变得更长。加上妈妈和老师的批评,以及一直累积在内心的挫败感,明明渐渐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对家长的建议

我们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如何理解孩子的逆反行为,提倡基于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也介绍了高情商父母如何培养高情商孩子,只有父母先做到高情商,孩子才有可以模仿的榜样。当孩子面对困境时,家长如何陪伴孩子一起解决问题。那么针对明明作业拖延的行为,我们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1.家长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需要先做到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

妈妈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比较大的压力,平时不注意就会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她对明明没完成作业、拖延的反应大多是愤怒、批评,孩子就接收了这份情绪,感受到妈妈的焦虑和压力,他的内心也是不安的。当妈妈开始觉察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份安全感时,她便能收回自己的焦虑感,看到孩子问题的解决方向。

爸爸对明明的教育是极少的,这样一方面加大了妈妈的压力,另一方面孩子因为缺乏和父亲的情感连接,内在力量感不足,过度依赖妈妈。可以让爸爸在周末带孩子,缓解妈妈的工作量。爸爸可以和孩子做一下挑战类项目、拓展训练活动或户外活动。爸爸作为支持者的角色,在玩乐中陪伴孩子克服困难,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优化作业量,考虑作业难度

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学校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是否合理,每个老师都布置一点任务,加起来任务就重。学校的作业往往贴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容易忽视学习水平低的孩子,题目难度过大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反馈,或者家长着重辅导。

同样,孩子的课外补习难度应适合孩子的学习水平,否则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补习班不是报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证孩子的精力充沛和睡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孩子有能力应对,增加孩子的学习信心。

(2)让孩子自主决定剩余时间

和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后,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家长需要将剩余时间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如果孩子做完学校作业,家长就添加其他额外作业,孩子就会感觉作业好像永远做不完,时间一长就会磨洋工,消极对抗。

(3)学习场所固定,减少外界干扰

给孩子安排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写作业,是避免拖延的良好策略,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尽量控制写作业区域的噪音,尤其控制电视机声音对孩子的影响。保持桌面整洁、简单布置,在孩子写作业区域避免过度装饰,减少游戏玩具等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3.处理孩子的畏难情绪

(1)减少呵斥,放弃争执

倾听、理解孩子当下的现状,接纳他的感受和情绪,接受暂时的拖延、作业没完成的现象。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培养积极的情绪

在认知层面,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纸成绩,而在于培养能力,作业只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小学生往往过于在乎成绩,一旦成绩下降或者不突出,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受打击,孩子会忽视了学习带给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在感受和情绪层面,引导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绪和目前的学习状态,关注自己能力提升的积极方面,勇于接受失败和挫折。让孩子谈谈自己对写作业的感受,说说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具体遇到哪些困难,需要父母如何支持和配合。

4.和孩子一起策划,制订写作业计划

运用第三章第五节“分步计划”的方法:

第一,制定有效的目标。关注目标有效的原则和要素。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双方都同意的写作业目标,把各自的想法和做法都写下来,挑出哪些是双方都接受的,哪些是不接受的,平等协商。

第二,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将目标细切,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小目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引导孩子善于使用学习工具,提升学习效率。

第三,考虑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阻碍,做好时间安排。

第四,及时调整计划。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看是否符合现实的执行情况。如果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并且始终克服不了,可能就需要父母和孩子调整计划,制定新的目标。

5.利用番茄工作法,制作作业计划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出作业计划表。

在表格中列出今日作业任务;评估每科作业完成所需时间;给作业排序(一般按照先难后易的写作业原则),将排好的序号填入表格。

作业计划表

科目

作业内容

所需时间

顺序

数学










语文










英语










其他




第二步:作业前准备。

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分配能力还比较弱,而从写作业开始,一直到一个环节结束,都需要保持写作业的专注力,所以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准备充足后,写作业过程中就不再做这些事项,例如吃水果、喝水、上厕所、准备文具、课本、作业本、计时器等。

2b6d2739e2a5e68ee1a202dce7fddb7.png

第三步:用番茄工作法帮助进行时间管理。

番茄工作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

使用方法: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水平设置时间,如11岁孩子的专注力时长为25分钟,那么25分钟就是一个番茄时间,可以设置闹钟计时。在这段时间内,要保证孩子专注写作业,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写作业无关的事,最好只做一件事,如读书或者计算,直到计时闹钟响起,孩子可以短暂休息5分钟,之后再次开始下一个番茄时间的专注学习。如此循环,每经历4个番茄时间休息20分钟。

番茄工作法能帮助孩子高效写作业,开心学习。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更是对孩子的精力管理。不仅仅是学了25分钟,更是高效学习了25分钟。使用番茄工作法时尽量不要打断这个过程,因此第二步(做好准备)在进行计时之前就要完成。

第四步:检查作业,及时反馈。

家长检查作业的重点在于引导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问题并改正。这过程中家长不是去挑剔孩子的错,而是去关注孩子的积极一面,发现孩子做得精彩的地方,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美好感觉,让他渐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第五步:家长签字。

家长签字不仅仅是指签名字,更要用书面形式和孩子沟通,一方面是对今日作业完成情况做总结,另一方面是把孩子的积极表现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第六步:收拾书包、整理桌面。

让孩子养成写完作业整理桌面和书本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同时,整理好书包,第二天上学就不会丢三落四。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写作业习惯,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家长需要掌握孩子当下写作业的状态,了解孩子遇到的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节针对写作业拖延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可供家长参考,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灵活应用。

五、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孩子写作业拖延的3种类型及影响拖延的内、外部因素。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方法供家长参考。陪伴孩子写作业没有统一的做法,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地协助孩子解决每一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