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文章 >> 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
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 在线疏导心理学研究院

上次我们为大家分享了在孩子屡教不改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克服困难法初步引导孩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节我们将探讨当孩子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升,却仍旧面临适应困难时,父母应该如何做。

【案例】

睿睿升入中学后面对各种困难,初中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和小学相比有很多不同。为了让睿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也做出很多调整。即便是这样积极地转变,睿睿还是会出现很多适应性问题。家长忙于帮助孩子处理问题,化解危机,在整个过程中耗尽大量心力。他们平日里绞尽脑汁为睿睿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一直担心睿睿的在校生活,心里七上八下的,总在手忙脚乱地处理着睿睿遇到的困难。

睿睿的妈妈一直有这些困惑:这颗悬着的心究竟如何才能落下来?未来的生活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否能够应付接下来要发生的问题?

这种对困难接踵而来的无奈,和对自己能力的深深怀疑困扰着睿睿的爸妈。从前孩子一犯错,他们会大声训斥孩子;现在他们已能够耐心倾听理解孩子,不说教、不指责地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夫妻俩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孩子升入中学后问题依然在发生,他们对此深感无力。

想到以前睿睿一犯错爸妈就崩溃,和现在真的有很大不同。那时候,他们夫妻俩经常会陷入一个怪圈:刚严厉管教完孩子就后悔,心里想着要控制自己,但下一次情绪又爆发了。而现在,不管发生多大的事,他们都能先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再一起想办法解决。不得不说,这夫妻俩真的付出很多。

随着父母的改变,睿睿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睿睿的人际关系、校园生活越来越融洽。他从一开始被贴上“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标签,到现在结交朋友、考上重点中学,越来越适应中学生活的节奏,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少。孩子的进步正是对家长前期辛苦付出的最大回报。

其次,睿睿在父母的帮助下一次次地解决困难,体验到家庭带来的支持与爱,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他在慢慢形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与信心,这种感受融入他体内。即便未来他会面对更多困难,曾经的这份成就感就是他克服这些困难的力量源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家长的支持下成就的。

再次,能力的培养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断尝试,在错误中总结经验,再一次努力尝试,最终找到正确的做法。孩子练就一项能力的时间越久,那么他保持这项能力的时间就越久。睿睿现在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越久,说明以后他的适应能力越强。

最后,在睿睿现在这个阶段来看,他反复出错,又能再次努力尝试,体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而这种毅力,正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

教育之路好比一场马拉松赛,家长和孩子要随时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这场长程比赛加油打气,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赞赏是最好的打气方式,是当下睿睿的爸爸妈妈需要给自己的鼓励,也是需要给睿睿的鼓励。

我们该如何科学地赞赏孩子?接下来一一解答。

一、赞赏的意义

(一)赞赏能够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信心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以验证赞赏的激励作用。罗森塔尔和研究人员来到一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的实验。孩子们参加了一项儿童能力测试,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他们把测试中显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并再三叮嘱一定要对名单人员保密。出乎意料的是,8个月以后,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在成绩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实际上,在这项实验中根本没有进行所谓的“儿童能力调查”。研究者只是在所有参与的孩子中随机选出了一部分孩子的名字,却告诉校长和老师这些孩子天赋异禀。其实这些孩子在实验进行之前和其他孩子一样并无不同,但是老师们以为他们潜力突出,就开始额外关注他们,并常对他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同时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付出。时间一长,这些原本普通的孩子就变成了真正的能力突出者。所以起到真正作用的并不只是他们的天赋,更是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赞赏。

赞赏是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而得到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待。

赞赏的技巧就是在帮助孩子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加强他的自尊和自信。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在他的《自尊心理学》中提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计,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是由不断试错发展出来的。经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并不是只有成功的经验才能帮助人建立自信,失败的经验也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也是自信的最基本原动力。

自信建立的过程是: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赞赏→自信→自爱→自尊。人首先感到自己有智慧和能力,然后愿意尝试并获得经验,无论成功或是失败,最终都在过程中收获了能力。但是这种收获是需要他人给予肯定和赞赏的,这样从别人的角度证实了对自己成长变化的感知,我们才能自信,变得自爱,进而收获自尊。

赞赏是自信的核心,有能力不一定有自信,这其中还需要被肯定、被赞赏。比如,孩子对各科知识都能掌握得很好,可就是不自信,上课不愿意主动发言,考试紧张焦虑。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多肯定、多赞赏孩子,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美好感觉。

(二)赞赏能激发人的潜力

经常获得赞赏的孩子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树立较高的目标。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两组学生进行跑步比赛。当他们都跑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对跑得稍差一组的学生进行点名批评,对跑得较快一组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赞赏。之后再进行体能测验,结果受到批评那组的学生像泄了气的皮球,变得有气无力;而受到赞赏那组的学生,整体体能恢复较快,精气神十足,而且在新一轮体能测验中的成绩不比第一次差。可见,赞赏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创造性与积极性。

二、家长也需要被肯定

孩子需要赞赏,家长更是这样。曾有一位母亲提到,比起在家陪孩子,她更愿意去上班。因为在上班过程中,就算什么都没有做,对自己的评价最低也只是零分。但是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辛苦做到位是零分,稍微一个没注意就是扣分,最后一天辛辛苦苦下来,总是负分。这就说明在带孩子过程中,她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肯定和赞赏,甚至还会落得一句“不就带个孩子么,有什么辛苦的”。

因此,即便是再爱孩子,家长也无法忍受这种总是得不到肯定和赞赏的状态。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每一个人的付出都需要被看到。

当我们想得到别人赞赏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句“你真棒”。想象一下,你在家带孩子辛苦了一天,爱人回到家后,你跟他说自己多么不容易,他就是随便回一句:“嗯,你真棒!”此时你感受到的不是被肯定,而是被敷衍。但是爱人觉得自己都说了“你真棒”,可不就是在夸你么?

所以,真诚地赞赏一个人,并且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肯定和欣赏,也是需要学习的。

三、真诚地赞赏孩子的3个技巧

一般情况下,敷衍的、不专注的、带有评论的赞赏都是无效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看一下。

【案例】

孩子:“爸,我把房间收拾好了。”

爸爸:“哦,真乖。”

孩子心想:我才不乖,我把所有东西都藏在衣柜里了,反正你也不会注意到。

孩子知道即便自己努力了,爸爸也不会关注,所以自己也会敷衍了事。

由于爸爸赞美的内容不具体,孩子会怀疑爸爸的赞美是否发自真心,所以通常最有效的方式是描述性的赞赏。

(一)描述你所看见的

描述你看到的,表达的是你对孩子所付出的努力的关注和肯定,让他感受到父母是知道并理解我的付出的。

【案例】

孩子:“爸,我把房间收拾好了。”

爸爸:“我看到你房间有了一些变化。玩具摆放变整齐了,地上的袜子也收起来了,垃圾也倒了。”

孩子心想:看,我的辛苦我爸都知道。

(二)描述你的感受

描述你的感受,就是在情感上和孩子建立连接,让他感到由于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来了更好的感受,这体现了他努力的价值。

【案例】

孩子:“爸,我把房间收拾好了。”

爸爸:“现在走进这个房间,我感觉很舒服。”

孩子心想:原来我可以把房间收拾得这么干净,真好。

(三)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特质

用一个特质表达赞赏,其实是父母把孩子行为中积极部分总结出来,反馈给孩子,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

【案例】

“你已经做了1个小时手工,到现在还这么认真,这就叫作‘耐心’。”

“你说好6点回家写作业,现在刚好6点了,这叫作‘守时’。”

“你看到有老奶奶进电梯,你能帮助她按电梯,这叫作‘有爱心’。”

为什么描述会产生这么强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细枝末节的行为的描述是为孩子赋能的过程,会不断增强他内在的力量。孩子发现他可以把杂乱的屋子整理干净,他能按电梯来为他人带来帮助,他能做到守时,他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他能帮妈妈分担家务,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所有这些都会存储在他的内心,没有人能夺去。不论日后孩子面对的环境是褒扬他,还是批评他,他今天所获得的肯定、赞赏,在他心里是永远存在的。

所有这些经历,都可以在今后孩子受到挫折和困惑时给他安慰和鼓励,也都会成为他日后不断努力向前的基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分享了赞赏对于家长和孩子的重要意义,并教大家掌握真诚赞美孩子的方法。希望父母在真诚赞赏孩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肯定自己的努力,及时给自己真诚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