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文章 >> 改变对孩子的呵斥
改变对孩子的呵斥 在线疏导心理学研究院

我们之前分享过,面对孩子要接纳、肯定,并与他一起面对问题。但我们只是了解了这些概念,这并不足以保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能做到。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分享,那些最令父母后悔却难以摆脱的时刻,一起来看清楚,真相背后所需要接纳和改善的部分。

、什么是呵斥

我们通过一个孩子的故事,来详细了解呵斥。

睿睿是一个10岁的孩子。周六这天早上,睿睿在房间里快速地跑来跑去“试飞” 他的新飞机,非常兴奋。当时他的妈妈正忙于处理工作,就要求睿睿安静下来,可睿睿太过高兴,边跑边笑根本没听到。忽然,只听“咣”的一声,花瓶碎了一地——睿睿把花瓶撞倒了。当妈妈看到一地碎片时,内心已经燃起怒火,但是她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并提醒自己:花瓶放得太低,所以孩子很容易碰到。然而睿睿当时的反应却让妈妈更加生气,因为他只是停顿了一下,就继续笑着跑去玩飞机了。妈妈忍无可忍,便开始对他大吼:“你赶紧给我停下来!听见没有!你看看你干的好事!”吓得他愣在原地大哭起来。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呵斥孩子的场景,在睿睿一家的生活中总是多次发生。这让妈妈感到非常苦恼和后悔,明知道不应该吼孩子,可是自己总是控制不住。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几个问题:你每隔多久就会对孩子吼出比如“你现在马上给我过来,把地上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收拾好”的话?怎样的呵斥频率是你认为能接受的频率?怎样的呵斥频率是你的孩子所能接受的?

没有人会想要经常呵斥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会后悔呵斥,却苦于找不到控制的方法。想要控制呵斥,找到替代的方法,首先需要看清楚呵斥背后的真相。

(一)家长为什么忍不住呵斥孩子

1.情绪失控是导致呵斥行为的重要原因

在亲子关系咨询的工作中很少见到不呵斥孩子的父母。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很多家长在工作中都是一个情绪特别平稳的人,但是一涉及孩子的问题,就变得控制不住自己。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的内心就特别欣慰激动,但是他们一遇到问题,我们的心情就容易瞬间跌入谷底。我们为人父母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似的起起落落,真的很难时时刻刻都有一个平稳的情绪状态。

2.认为呵斥是让孩子听话的唯一方法,而且在问题产生的当下是最管用的方法

让家长抓狂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孩子说饿了,你拖着疲惫的身躯给他做顿加餐,他却挑着只吃一口;孩子闹着要去上的兴趣班学费那么贵,你拿出救急的积蓄报了名,他却逃课了。很多此类情况的发生,迫使父母忍不住吼孩子。之所以倾向于用呵斥的方法,是家长认为呵斥是让孩子听话的唯一方法,而且是问题产生的当下最管用的方法。但孩子听话主要是因为他本能地会由于害怕大人的权威、害怕爸爸妈妈不再关心和认同他,而产生一种马上听从父母安排的“应激反应”。

3.认为孩子立刻停止当前行为是最紧急的事

针对当前某种具体的行为,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必须立刻停止和改正,甚至严重到必须不计一切代价马上改正。例如:当孩子攻击别人,或者抢夺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时,家长实在不知道能用什么办法让孩子的行为瞬间改正。

4.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处理和面对孩子不听话的场景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处理和面对孩子不听话的场景,而且刚好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对我们吼叫的,或者我们并不知道处理这类情况的其他方法。所以在面对让我们困扰的场景,且必须要求孩子立刻改正的情况下,除了呵斥以外,我们无计可施。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不要认为孩子逆反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我们自己。孩子有逆反行为,很多时候是因为他自己正处于挣扎的阶段,而不是因为家长的缘故。

(二)对自己进行观察与思考

让我们来近距离观察一下自己的以下行为:

1.你呵斥孩子的频率有多高?

2.你通常会因为什么事情对孩子大吼大叫?

3.你的孩子会对你的呵斥作出怎样的反应呢?

4.在你呵斥之前,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和想法?

5.在你呵斥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以上的思考,我们会发现,其实呵斥有一定的原因,并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我们很可能会出于同样的原因,在相同的时间或者相同的场景下,比较容易控制不住情绪而呵斥。了解了这点后,想要控制呵斥就变得切实可行了。


(三)看清误区

最容易发生呵斥的场景,往往出现于我们认为孩子的有些行为是在眼下必须要被制止之时。也就是说,在那一刻,瞬间停止行为是最重要的事,因此我们有非常正当的理由去呵斥孩子。那么,我们先来思考这些问题:

1.哪些行为需要立刻被制止?

2.有多少行为能在瞬间改变?

3.态度不改变,行为如何改变?

4.态度是否能在瞬间改变?

虽然在一切问题上,人们都热衷于去寻找简单的答案,但是关于人类行为的问题从来都找不到简单的答案。没有瞬间形成的行为,也不会有瞬间就能改变的行为。我们最终的目的,并不止是让孩子停住此刻打人的手,更是要让他明白,攻击行为伤害的不仅是对方,也是他自己。孩子的这种行为为何会形成?又怎样才能转变?唯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我们才能明确知晓。

(四)呵斥虽常见,不代表可以忍耐

经常受到父母呵斥的孩子,会感觉自己被父母拒绝,会怀疑父母不爱自己。时间长了,他便会产生一个想法:爸妈爱我,不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孩子,而是因为我今天表现得好。对于孩子来说,一旦产生这个想法,他会变得非常失落和害怕。因为他对自己很难控制的逆反行为无能为力,更对怎样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这件事充满了疑问和抵触。

很多家长在纠正孩子逆反行为的时候会使用呵斥的方法,可是呵斥真的能帮助孩子纠正逆反行为吗?

要想清楚这个问题,大家先进行一个练习:请想象当你工作了一天非常疲惫时,你的老板或同事对你大声呵斥,你会作出怎样的回应?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当有人呵斥你时,你能够专心听清他说的内容吗?你能理性地分析他讲的事实、他的感受、他的需求和他想要让你做的事情吗?

2.当有人呵斥你时,你会有什么感受?是委屈、愤怒还是羞耻?你是否会忍不住故意不去配合他?

3.有人呵斥你之后,你是否会感到无助和迷茫,心里感到失落和沮丧?4.有人呵斥你之后,你是否很难再与这个人亲密相处?就算能原谅对方,但想到要修复你们之间的关系时,心里会不会总像有一根刺扎在那儿?

可能很多年以后你仍会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所以当家长设身处地地思考后,便不难理解孩子被呵斥后的感受,以及知晓避免呵斥是多么重要。

、控制呵斥

(一)为什么要控制呵斥

1.呵斥是孩子逆反行为的催化剂

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呵斥是孩子逆反行为的催化剂,它并不会对孩子遇到的困扰产生什么实质性的积极影响。你呵斥的行为,孩子心里并不服气,你这样的行为越频繁,孩子就越不会听你的。

2.用呵斥来处理问题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当你用呵斥来处理问题时,会非常严重地妨碍问题的解决。

没有孩子会故意和家人作对,明知是错还故意犯错,除非他遇到了很大的困扰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此时再呵斥孩子只会让他害怕,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孩子对你也不再一如既往地信任,因为他看到了你的崩溃,觉得你已经被自己的烦恼缠身,不能控制自己不发脾气,更不相信你有帮助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即便是出于父母的关爱,在此情形下孩子也不会将自己的困扰告诉父母。

3.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我也可以呵斥别人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他会觉得别人能够对我大喊大叫,那我也可以这样对待别人。他很有可能会用以牙还牙的方式,用暴躁的语言和行为回应,甚至用粗鲁或者暴力的方式来和周围的同学、朋友相处,使得自己的人际关系恶化。

4.呵斥只能发泄情绪,并且要注意把握好度

我们总是把呵斥这个行为看成是控制孩子的唯一方式,但呵斥其实是成人在发脾气,在表达愤怒。作为家长,你可以适当发泄你的坏情绪,因为孩子的逆反行为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让你感觉很烦躁。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父母,都会有愤怒的情绪,所以发脾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发脾气要把握好度,不能伤害到孩子,让他误认为别人就应该这样对待他。

(二)控制呵斥的方法

我们都想知道,有发脾气的同时不伤害别人的方法吗?当然有。

比如有一位妈妈会用这样的方法巧妙化解她的愤怒。

“每当我看到我的孩子在故意试探我的底线时,比如他说:“妈妈你看,我要用手拿脏垃圾了哦。”我就会很生气,我会说:“啊,我现在已经不是妈妈了,我变成了一个大火山,而且火山马上要爆发了,我的脑袋要喷火了,你看你看,我的脑袋开始冒烟了。”在说这些的时候,我已经通过语言的表达,卸掉了我的一部分情绪。同时,在我这么说的时候,孩子会笑着逃离我,也逃离了垃圾桶。警报解除,他不会碰脏东西了,同时他会笑起来,我也会变得开心。”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读到了睿睿和妈妈的故事,让我们用下面的方法来帮助睿睿妈妈控制呵斥。

1.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呵斥

在我们和孩子进行沟通前,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

第一,识别出愤怒的信号。

首先,我们要识别出发脾气的信号。家长在呵斥孩子之后,先不要自责,把这当作是一次经验,记录下自己生气的原因。反复记录就能总结出我们呵斥孩子的原因,之后再遇到相同场景时,我们就可以提前控制和调节情绪。

例如妈妈看到睿睿跑来跑去,心里感到很烦躁,这就是要发脾气的信号;这时妈妈要反复地告诉自己,除了呵斥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第二,控制自己的节奏。

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节奏:当面对孩子的逆反行为、不配合时,我们要尝试去和他说“稍等,让我想一下”,通过调整呼吸,找到合适的沟通节奏。

第三,与自己进行谈话。

当你想要呵斥时,要对自己说:“我现在想要呵斥是冲动的行为,我是一个成年人,我能够控制住这种行为。”

当你看到花瓶碎了时,可以先离开一会儿,让自己放松一下,再回来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四,先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人们处于饥饿、疲惫的状态时很容易被激怒。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工作,身心疲惫地回到家,看到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时,就会被瞬间点燃怒火。你可以尝试在晚饭之后再开始解决问题,适当的能量补充和充分的休息对于情绪控制有很好的作用。

2. 倾听与理解孩子

当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成为主动的倾听者。

我们要尝试去成为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就分享过接纳孩子的重要性,而倾听的第一步就是接纳孩子。

最重要的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与行为,不作任何的评价。

例如:

睿睿打碎了花瓶,他和妈妈瞬间都愣在了那里。

妈妈:“哎呀,吓我一跳,睿睿,你怎么样?”

妈妈受到惊吓,是不容易忍回去的,所以她先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吓我一跳”,这相当于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再询问睿睿的情况。

第二,尝试去理解孩子。

我们要尝试去理解孩子,并告知他现在有这种情绪是正常、合理的。

例如:

睿睿:“嗯,我跑的时候没看到花瓶,突然就撞倒了,我没来得及躲开。” 妈妈:“哦,是啊,花瓶比你矮,你跑步的时候,是不容易看到花瓶的。”

慢慢地,你也许会忘记自己对这件事情本身的看法,从而你对孩子的愤怒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3.即时应对方法

当我们已经开始呵斥孩子的时候,想起要控制自己,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第一,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

从当前的想法中跳出来,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观察和感受自己的心跳,慢慢感受自己的呼吸,放慢呼吸的速度,保持更长的呼气时间和吸气时间,一呼到底,一吸到底。这样往返循环5~10次。

第二,轻声且坚定的话语。

当你想要呵斥时可以运用低声细语的方式,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做:

(1)平静地走向孩子,引起他的注意。

(2)蹲下来直接看着孩子的眼睛,然后在你说话前停顿一会儿。

(3)可以轻轻地把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

(4)保持轻声细语,简明扼要地说出你的要求,语气要坚定,说完后离开。

4.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管用,我们可以试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场景。第一,“脑补”一幅画中画。

我们可以把整个画面“脑补”成电视中的画中画。想象孩子头顶上方一左一右分别出现两个小画面,左边呈现出孩子刚才的逆反行为,右边呈现出孩子平日里表现出的各种优点,然后将刚才孩子逆反行为的场景变成小画面,把他的各种优点变成大画面。这样你能够更多地感受到孩子性格中好的一面,从而减少呵斥。

第二,想象在线直播真人秀。

想象你和孩子正在参加在线直播真人秀,在你们的周围隐藏着很多摄像机,你们的所有互动都被拍了进去。你想一下,周围有这么多摄像机,有这么多人在看,你会怎么做?会不会不好意思呵斥孩子?

(三)对控制呵斥的结果有正确的期待

很多家长认为在我们运用了上面的方法,停止呵斥之后,孩子的逆反行为就会消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刚刚开始使用这些控制呵斥的方法时,我们要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态度是认真的,而且我们要坚信避免呵斥从长远上来看是值得的。家长的目标是支持孩子,而不是反对他,家长越是意识到并记住这一点,孩子的逆反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三、总结

今天我们深入探讨了呵斥的真相。

1.做父母很容易情绪失控。但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了孩子被呵斥的感受,证明了可以适当发泄情绪,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经常呵斥。

2.产生呵斥的原因是父母认为很多行为能够瞬间被改变,而呵斥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奏效。同时父母找不到更有效的方法来替代呵斥,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呵斥。

3.控制呵斥的方法有4种:提前做准备、倾听和理解孩子、即时应对方法、发挥想象力。

4.即便我们很努力地去控制和改善了呵斥,也不可能使孩子的逆反行为立刻改变。停止呵斥是重新联结亲子依恋关系的一小步,却是意义重大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