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探讨如何摆脱童年创伤的影响。首先,摆脱创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其次,需要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内在世界,这是摆脱创伤的心理准备;最后,分享了三个摆脱创伤的方法,分别是将问题外化、关爱自己的内在小孩以及寻找社会支持。
我们之前为大家分享了如何觉察童年的创伤,并探索了创伤的多方面影响,以及丰富并完善了对原生家庭的认识。以上这些分享,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即摆脱童年创伤的影响,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活出真正的自我。
那么,是不是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够立刻摆脱童年创伤了呢?虽然我们也非常希望是这样,但是实际上,摆脱童年创伤不会是如此简单的一个过程,个人成长是最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和力量去静修的部分。试想一下,伴随我们几十年的人际模式,认知观念,对家庭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怎么会在几天之内就得到改变呢?
准确地说,个人成长的道路是螺旋上升的,我们的觉察和改变是逐渐深入的。通过一些事情或现象,发现了一些让我们难受的点,这些点触及到了自己的感受部分;再透过这些感受,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持有某些观念;那在这些观念背后,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和心理需要呢?我们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呢?对自我的了解,正是以这种剥洋葱的方式,一层层深入的。
所以,真正实现重生与突破,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什么时间开始最好呢?最好的时间是童年,次之的时间就是现在。从今天开始觉察,那我们的成长就已经快人一步了。
我们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聚焦自己的内在世界。
案例:
小雪的第四次恋爱又以失败而告终。七年间谈了四场恋爱,每次都是对方主动和她提出分手。之前,小雪都认为是对方的错,总是在质疑,为什么男人只能在最初相处的几个月里保持对她的关心和热情,过一阵之后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她想:“果然和妈妈告诉我的一样,男人都喜新厌旧。才几个月,对我就大不如前了,没有一个例外。”
在第四次恋爱宣告失败后,小雪朋友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的朋友和她说:“你谈了四次恋爱,怎么感觉是一样的?都是感情快速地由浓转淡,最后分手。这样何必谈四次,一次就行啦!”仔细琢磨琢磨,小雪觉得朋友的话有些道理,难道自己是吸引渣男的体质吗?
于是,小雪把焦点和原因从外部(男朋友)转移到了自己的内在世界(自己的心理世界)上。
只有将关注点聚焦到自己的心理世界,我们才有可能开启成长之路。关注他人,是我们希望他人为了适应自己而改变。他人改变了,我们就满意,他人不改变,我们就气恼,这不是成长,而是控制;关注自我,是我们把改变的主动权和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要求他人改变,发出改变的指令虽是容易的,但效果是负面的;而勇于自我改变,开始可能是困难的,但效果是长久而显著的。最终,我们也会通过自己人际模式的主动变化而促进他人的改变,这种变化是积极的良性互动,也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成长。
我们分享的第一个方法是:将问题外化。具体的做法是:将我们遇到的问题或困境,仅仅当成问题或困境,将问题和自我分开。
我们回到小雪的例子。在把关注点聚焦到自己的内在后,她发现自己在脑海中总有这样一个声音:“男人都不可靠。”这个话是如此地熟悉,因为她的妈妈总是这样语重心长地和她讲。小雪9岁时,父母离婚,爸爸很快和另一位女士再婚。从那以后,“男人都不可靠”就是妈妈的口头禅,这句话也深深印在小雪的心里。
因此在和每一个男朋友的相处中,当感情稳定了,小雪就开始“折腾”,千方百计地想确认对方到底有多爱自己。其实这正是“男人都不可靠”与当下稳定的情感之间冲突的表现。小雪拼命地想证明“男人都不可靠”是错误的,但她种种“折腾”的行为,最终却让对方选择离开。
如何帮助小雪摆脱觉察到的创伤呢?把“男人不可靠”这个观念上的问题外化,将自我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单独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思考:“这个观念是如何影响你的?”“它影响你多久了?严重吗?”“这个观念对于你是帮助更多?还是负面的影响更多?”“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能尽量地减少这个观念对你的负面影响呢?”
在这些思考中,大家是否有新的发现?
第一,我们将自我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小雪的问题是存在“男人都不可靠”的错误观念,她需要做的是把自我从这个错误观念中抽离出来。
第二,脱离了问题的自我能够进行思考。我们开始思考错误观念的产生,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如何能有效地减少这种影响。
第三,我们面对当下的困境更加主动了,有办法了,不会重蹈覆辙。找到了纠正错误观念的办法,使得童年创伤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小雪便有能力摆脱这一影响,她的下一段恋爱也会更为顺利圆满。
“内在小孩”这个说法,我们可能不陌生。在对童年创伤的觉察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那个在成长经历中受到创伤的自己,想象成存在于我们内在的一个等待关爱的小孩。那个小孩可能因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常常感到焦虑;也可能是在家庭中不受重视,总是想获得瞩目与光环;还可能是由于不被欣赏,受到过度打击而形成了自卑的性格……无论他曾受过何种伤害,重要的是,这些创伤已经被发现了,而现在,我们可以为这个小孩做些什么。
通过对感受层和认知层的更新,我们可以重新构建安全感和归属感;始终想得到父亲重视的孩子,可以先从“自我重视”做起,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照顾自己的心灵需要;而自卑的孩子,可以回溯一下自己生活经历中那些做得“还不错”的地方,比如工作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很多人愿意和你做朋友,或者自己是天生的演说家……以这些“还不错”作为出发点,再一步步积累自己的优势,扩充自己的能力。
最后,别忘了重要的一步,回忆一下我们之前说到的心理运作机制——任何观念能够起作用,前提是我们自己相信了这个观念。所以,当觉察到自己的能力之后,我们需要不断地强化,让自己相信“我就是最棒的”。我们只有对此深信不疑,才能真正摆脱童年创伤,获得突破与重生。
除此之外,我们身边的社会资源,也是帮助我们摆脱创伤的重要力量。比如亲密的朋友,一起长大的哥们,尊敬的师长,这些我们可以信任的对象都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除了周围你最信任的人,陪伴我们的宠物,也会带给我们温暖的心灵慰藉;还可以找些适合我们阅读的书籍或者课程,用知识丰盛自己,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宽阔的解读视角;也可以去旅行,在旅途中或许会迸发出新的感受;我们还可以通过“专注做事”,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今天我们分享了如何摆脱童年创伤:
我们要做好时间和心理上的准备。摆脱创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
重要的是要把关注点聚焦到自己的主观世界中来,关注自己的心理过程和内在世界,这是心理准备。
在做好了上述准备后,我们还有三个方法,帮助摆脱创伤:
其一,将问题外化。将自我从问题中抽离出来,这能促进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增强我们的行动力。
其二,关爱我们的内在小孩。不要用过于严厉、苛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问题和创伤,鼓励自己的点滴进步。只要积极地构建当下的生活,承担起自我关爱的责任,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勇于面对那些曾令我们恐惧的,担忧的或感到羞耻的问题,我们必将活出一片新天地。
其三,我们可以寻求社会支持,增强自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