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文章 >> 冲动是魔鬼——控制愤怒
冲动是魔鬼——控制愤怒 在线疏导心理学研究院

一、愤怒是什么

与焦虑、抑郁一样,愤怒也是一种情绪感受,是人类原始情绪的一种。通俗地说,愤怒就是当我们的预期或愿望未能达成时,内心受挫而引起的紧张情绪。

我们在愤怒时,因为情绪紧张,会伴有音量提高、声音颤抖、手部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变急促、双肩紧张等一系列的身体反应。这些信号都在提醒着我们,我们正处在愤怒的情绪体验中。

从大脑的结构来看,脑部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边缘系统掌管情绪,也叫情绪脑;而大脑皮层则是大脑的CEO,被称为理性脑,负责理性思维,道德评价,和判断的执行,是我们施展社会功能的重要脑区。当我们处在愤怒中时,大脑边缘系统处于活跃状态,抑制了大脑皮层的功能发挥,这也就是“冲动是魔鬼”的直接原因。因为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掌管了大脑,使得我们无法做出理性思考和判断,很容易受到情绪的负面影响而做出冲动行为,导致不良后果。

愤怒一方面会损害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抓狂,不加约束的愤怒甚至会让我们做出冲动的行为,每每想到都觉得后悔不已。但另一方面,任何情绪都是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我们觉察到了愤怒的信号,了解了生气的原因,不仅能帮我们发觉内心真正的需要,甚至可以选择运用合理的方式化解愤怒,让愤怒来帮助我们。这时我们便成了愤怒的主人,而不是一味的被愤怒牵着鼻子走。

二、愤怒背后的原因

愤怒是当我们的预期或愿望未能达成时,内心受挫而引起的紧张情绪。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愤怒情绪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认知误区,即我发出了愿望,对方就应该满足我。正因为有了这个认知前提,所以,当预期或愿望未能达成时,我们才会如此生气和愤怒。

比如,饭店的服务员动作慢,我们很生气。因为我们有一个认知:服务员的动作就应该像我认为的那样快,服务员都是动作迅速的人。

又比如,在自己过生日时没有收到男朋友的礼物,我们很愤怒。因为我们有这个认知:男朋友就应该在我过生日的时候主动送上礼物。

再比如,我们在工作中为了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做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一次比一次付出的精力多,但结果是:领导既没有关注到也没有称赞,我们再次感到很愤怒。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我们的努力就应该得到称赞。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一对冲突——期待和现实的反馈之间的冲突。我们发出了期待,但是现实满足不了。其实,也许是现实不愿意去满足,也许是现实根本就无力去满足。比如那个饭店的服务员,可能就是不愿意加快速度,因为他此刻身体很疲惫;而没有送礼物的男朋友,也许真的很想买,但却口袋空空;那位给不出称赞的领导,或许他也从未被称赞过。所以自己的期待,与现实能否满足绝对是两回事。可能对方压根就不愿意满足我们,也可能他根本没有能力来满足。

在期待落空,内心产生愤怒感后,我们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方式:

1、指责。我们会直接指向让我们产生愤怒情绪的人和事,以怒治怒。比如,面对服务员动作慢的事情,我们会选择批评饭店服务员,或者向饭店投诉。

2、埋怨,或是抱怨。抱怨比指责的强度低,不像指责那样具备较强的攻击性。比如,我们可能因为没有收到生日礼物,常常和男朋友碎碎念,总是翻旧账。

3、隐忍。我们有时选择忍下来,不跟对方计较。比如,那个得不到称赞的员工,可能喝几顿闷酒后,选择自己默默承受。

4、讲道理。有时是给自己讲道理,劝说自己别太生气;有时我们会给对方讲道理,希望他能够改变。

5、发泄。由于不能将怒气直接发出,我们可能会选择一些其他的渠道来发泄,比如购物或者大吃一顿。

此外,可能还会有很多种应对愤怒的方法。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平复情绪,或者帮助我们顺利达成愿望呢?

如果没有,建议大家可以放弃这些无效策略了。我们生气,讲道理,不断地隐忍压抑,但我们发出的期待依旧无法获得满足,愿望持续受挫,会一直感受到无能无力和挫败感,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一些有效的管理愤怒的策略。

三、正确管理愤怒的步骤

1.深呼吸10次,平复情绪,让理性回归

一般来讲,情绪都有一个波动规律,任何情绪的自然波动都是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转低的曲线过程。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不刻意地强化,愤怒的感受从高峰到低谷,至多持续90秒。当愤怒的情绪处于高峰时,理智是不工作的。而我们想要做些对自己有利的事,却需要依靠理智脑。所以,我们必须平复愤怒的情绪,理智才能开始工作。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呼吸,放松身体的紧张部位,通过身体的感觉告诉大脑:“现在不太紧张,可以放松了。”接受到身体的信号,逐渐地,大脑的边缘系统就会退出工作,让理智脑恢复正常运转。具体的做法是,感受到愤怒后,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想,尝试深呼吸,慢慢地吸气,呼气,一次一次地做,完成十次后,再感觉一下,如果愤怒的感受还是那么强烈,那就再做十次,直到我们感觉良好。

2.分析你的期待

理智脑回归,我们就可以开始分析愤怒的过程了。就像之前说的,愤怒的背后,都有一个期待,正是因为这个期待没能被满足,所以我们陷入到强烈的愤怒体验中。

在情绪平静后,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期待对方如何对待我?”

有些愤怒,在这个问题被问出之后,就可以得到化解,因为在我们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就容易发现,自己的期待是非理性,或不可能实现的期待。

比如想得到称赞的员工,当他发现自己的期待是“我努力了,就应该得到称赞”。这一期待一经浮出水面,显然就可以看出,努力与得到称赞,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领导的工作职责,其实并不包括必须要给予员工称赞。尽管失望,但当自己理性地认识到期待并不是都能实现之后,愤怒的情绪也就逐渐消解了。

我们再看那个期待得到生日礼物的女孩,当她问自己:“我期待对方如何对待我?”她的回答也许是:“我期待他能主动送我礼物。”

那么,接着问:“这意味着什么?”

女孩回答:“这意味着他很爱我。”

于是,女孩发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需要感觉到被爱。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需要与表达”的链接方式,站在女孩的角度来看:对方主动送礼物就等于自己被爱。但是对于关系而言,关系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方认同的表达方式未必也能得到另一方的认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表达爱,每个人采取的方式可能千差万别。男孩未能以女孩期待的形式去表达,就说明男孩不爱吗?显然不是。那么,他们的问题怎么解决?如何让女孩获得被爱的感受,消解愤怒的情绪呢?

3.邀请对方参与,共同发现能够满足需要的方法

其实,当女孩意识到愤怒是因为没收到礼物,而没收到礼物等于对方不爱我的时候,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接下来,我们只需邀请对方一起参与,告诉对方自己的需要,告诉对方自己期望被对待的方式,或者请对方说说他喜欢的表达爱的方式,都是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情绪是我们自己的,由情绪发现的内在心理需求,也是我们自己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需要和情绪负责,那么表达需要就是负责的第一步。有时,我们希望自己不表达,或者以愤怒的方式表达,对方就能感知到,自己就可以被满足,这其实是一种源自婴儿时期的,以为世界会主动满足我们的幻想,这对他人也是极高的要求,是种难度系数很高的能力,并非人人具备。

更何况,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内在的真正需要吗?我们知道自己在渴望什么?在期待什么吗?如果我们自己都模糊不清,他人又如何得知呢?

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我们也就能发展出自我满足的能力,这也是认识自我的意义以及个人成长的价值。

四、小结

在此,我们为大家解读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愤怒。

愤怒,是当我们的期待或愿望未能达成时,内心受挫而引起的紧张情绪。因此,平复情绪,分析我们愤怒背后潜藏的期待和需要,以理智的方式认识这些期待的合理性,或找到能满足需要的其他方式,是我们从根本上化解愤怒的方法。

面对愤怒,我们尽量不去压抑和逃避,而是要转向愤怒之中,理解我们愤怒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掌控愤怒。